查看原文
其他

一门三院士,桃李满天下!




编者按

百余年来,中国农业大学涌现出众多优秀教师,他们以“解民生之多艰,育天下之英才”为已任,与时代同呼吸、与民族共命运,创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科研成果、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人才。他们对事业有着“心百折而无悔,身尽瘁而不惜”的执着追求,对国家对人民、对学校对学生有着厚重的责任和深沉的挚爱。喜迎“双甲子”校庆,营造尊师重道氛围,官微陆续推出优秀教师立德树人的动人故事,讲述榜样事迹、深化师德教育,引领广大教师学榜样、立师德、铸师魂。




杨胜,1919年生于江苏无锡,是我国著名动物营养学家,长期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杨胜先生的座右铭是:“一个有名的教授,如果没有十个有名的学生是难以成为有名的。”他一生培养了29名研究生和博士生、以及35名进修生。他培养的学生广泛活跃于国内外科研、学术、经济等领域,其中很多声名显赫,成为国内外畜牧领域颇具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知名企业家。


1


呕心育人,把最精彩的一面留在讲台

杨胜先生毕生呕心育人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我国动物营养学教育事业。谁曾记得课堂上那挂满黑板的营养学原理及营养成分表,是先生逐字逐句攥写的。大家已无从考查一学期有多少张这样的表格,但在没有投影仪与计算机的年代,先生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授给大家更多的知识,课下花费超过课堂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去准备这些材料与表格,是先生用心血育人的真实写照。

一辆陈旧的自行车与一身再普通不过的着装,伴随着先生穿梭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(原北京农业大学)住宅区、校区及试验区,一年四季,风雨无阻。有试验进行时,常常一天亲临现场几次,指出试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。他教导学生,不要忽略试验中每个问题,要把基础做好打牢,马虎不得。为此,在鲜有科研交流、专业培训的年代,先生不会放过任何机会,每次有学生到访他都把自己读到的文献、研学时的笔记及收到的科研会议材料毫无保留地与学生分享交流。学生刘金奎回忆,先生关心自己学生的生活及学习,如同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。当时有一位美国专家在北京中关村讲学,先生得知后为他报了名去参加这个学习班,他非常兴奋。但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而且学习班开课较早,不能按时到达,他对先生讲,“早上会耽误一点儿课”。第二天早上,他刚刚起床就听见有人敲门,发现站在门外的人正是先生,“我把我的自行车放在楼下面了,还是早点儿上路吧。” 1991年7月,正值盛夏,年逾古稀的杨先生作为指导老师,坐了三天三夜列车抵达云南农业大学主持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。昆明列车站台上,学生目送恩师瘦弱的身影远去,眼眶潮红。这些故事,对先生来讲可能是一件小事,却让学生终生难忘。


2


重教书,更重育人

1965年杨胜在上海郊区实验点开展土霉素为主的科普讲座

1975年9月杨胜(中)与同学们一起在学校昌平农场进行青贮饲料调制实习

杨胜先生不仅重教书,更重育人。他常告诫学生,做学问者,首先要做人,做正派的人。学生倪可德回忆道,“先生有时对我们非常严厉,甚至批评得我们难以接受,但过后总是平静地开导我们,不让我们背包袱。对于学生的过错,先生也总是求其改正,并不深究。”有一次,杨先生要到外地开会,随身携带不少资料,出发前约倪可德去送行。可那天不凑巧,倪可德因故没赶上时间,误了送行的事。当倪可德主动就此事自我批评时,先生没有责备他,而是语重心长的说,“为人处事贵在诚信,如果言而无信,不仅误人,也会误己。”

杨胜先生出生于“五四”运动爆发的那一年,经历过“民国”的战乱和抗日战争的洗礼,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,与共和国同命运,目睹了祖国经过风风雨雨,走上繁荣昌盛的重要发展历程。先生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如何报效祖国、如何学习、如何做人,用辛勤的一生践行一名老党员、一位老教授的育人担当和对党誓言。面对办学条件的拮据和艰难,先生总是教导学生们,国家难处很多,我们要多从大局看、从长远看,而不要怨天尤人。当年中国女排三连冠,先生便经常用中国女排敢打敢拼、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励学生勇攀科学事业的高峰。改革大潮初期,许多老中青骨干教师都出国深造、讲学,国内许多工作急于要人去做。有一次先生对学生们说,“大家都出国去了,这是好事。可国内的事总得有人去做啊!我也可以出国去讲学、交流,但我觉得国内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,还是国内的事情要紧。我们当务之急是把我们国家的动物营养学科搞上去。”


3


一门三院士,桃李满天下

杨胜先生以博大治学的心胸,从教数十载,培养出大批杰出的畜牧业优秀人才,许多弟子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,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、任发政、谯仕彦,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讲席教授伍国耀等,有的已成为蜚声中外的企业精英,如大北农集团总裁邵根伙、湖南伟业集团总裁佘伟明等。

李德发院士回忆恩师,在《杨胜先生和他的学生们——纪念杨胜先生百年诞辰》中写到,“每当忆起杨胜先生的音容笑貌和一起度过的时光,我们总是禁不住热泪盈眶。先生,我们深深地怀念您。没有您的学识传授、学术指引和鼓励,我们这几十年的探索恐怕都会在黑暗中前行,终将一事无成。我们作为先生的弟子,曾与先生朝夕相处多年,深受先生的教诲,深感先生热爱祖国、追求真理、献身科学、严谨好学、关爱后辈、呕心育人这些好思想、好品质、好作风,它们正是先生留给我们所有后辈永远闪光的师魂。这份巨大的精神遗产永远是弟子们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正如杨胜先生的座右铭:“一个有名的教授,如果没有十个有名的学生是难以成为有名的”,诠释了“为人师表”的大家风范。他先后获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荣誉证书,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待遇。杨胜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优秀代表,为了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,敢于承古开今,敢于创新,求真求精,崇尚科学,献身教育,用崇高和无私奉献的精神,谱写了光辉的一生。他在《奋进的时代》一文中写到“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、合格的人才,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对得起国家的委托”。







从艰苦岁月至太平盛世,先生将一生的热忱与殷切投诸教育与学术。杨胜先生的一生,为我们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: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,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,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,勤学笃行、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,乐教爱生、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,胸怀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。



来源 | 党委教师工作部

编辑 | 王琮琮

责编 | 范晨辉 姜萍萍 吴笑含 姜承希 杨雨睿 张舒然‍


设为星标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!

往期回顾

R E C E N T L Y R E L E A S E D 


限量入场,一封来自世界农业青年汇!

邀请你加入“欢乐一家人”的群聊!


100种?我们还是太“全面”了!

这学期学习规划,你做好了吗?


中国农业大学(ID:iCAU1905)出品
【转载请注明来源: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】

点赞点在看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中国农业大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